• 耀世娱乐注册
  • 耀世娱乐登录
  • 耀世娱乐招商QQ
  • 钢铁研究总院的介绍

    作者:admin发表时间:2023-06-17

      钢铁研究总院创建于1952年,原为冶金行业最大最权威的综合性研发机构。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2007年初成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和核心研发平台。

      钢铁研究总院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为代表的领导团队带领下,秉承原有研发力量,不断创新与实践,成为行业国际一流研发中心。

      钢铁研究总院材料科学研究领域覆盖了功能材料、结构材料、高温合金、粉末冶金、焊接材料、非晶微晶合金等。并拥有“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京外设有舟山海洋腐蚀研究所。

      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钢铁研究总院经营创收水平不断踏上新的台阶,利润水平稳步提高,纵向来款迅速增长,资产结构日趋合理,资产规模适度增长。到2004年底,全院资产总额38.44亿元,2004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9.23亿元,进出口额达5389万美元。[1]

      钢铁研究总院现有从业人员3452人,在岗职工2143人,专业技术人员250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51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博士生导师3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34人。离休人员90人,退休人员1882人。

      钢铁研究总院是我国冶金新材系关键冶金新材料的研制任务。为两弹一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神舟号飞船等诸多国家重点工程研制生产了大量的关键材料,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钢铁研究总院致力于国家冶金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在钢铁行业的每一个重要技术变革时期,钢铁研究总院都起到了先锋和推动作用。90年代以来,在冶金行业发展的六大关键技术中有四项关键技术由钢铁研究总院牵头取得重大突破并在行业推广,依靠高新技术推动了冶金行业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并在推进冶金企业品种、质量、效益的提高、节能降耗、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术实力钢铁研究总院作为国家冶金分析测试技术的权威机构,与30多个国家实现了金属材料化学分析数据的有效互认,在国际实验室能力对比实验中多次名列第一。研究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位分析仪、痕量分析仪、快速在线检测仪等设备达到国际水平,起到了引导冶金分析检测发展方向和潮流的作用。

      钢铁研究总院致力于技术创新,设有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钢铁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和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9个国家级中心。

      钢铁研究总院以产业规模化、工程大型化、产品国际化为目标,1998年以来陆续发起设立或组建了以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和中联先进钢铁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逐步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一流科技企业集团。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实现了科技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钢铁研究总院新材料及相关领域产业化的进程。钢研集团(包括下属公司)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最大的非晶微晶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药芯焊丝生产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温母合金及CA精铸生产线余家企业推广了彩涂板和镀锌生产线的国产化工程。设有中关村科技园区永丰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产业基地、北京天竺空港工业区(B区)产业园和涿州国家冶金精细品种工业性试验基地。在京外设有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舟山海洋腐蚀研究所、成都大气腐蚀试验站。现有科研和产业基地1235亩。

      建院以来,钢铁研究总院的改革和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朱德委员长、副总理曾先后亲莅视察和指导我院工作;周总理、江总书记和专门参观了我院研究成功的有关科研样品;2000年时任政治局常委的副总理亲莅我院视察指导工作。

      2002年9月,我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建院五十周年庆典活动,国家20余委部委领导亲临参加庆典大会。2002年我院干勇院长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200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等领导视察我院产业基地。2004年2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长、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国资委副主任、党组书记李毅中、国务院陈进玉副秘书长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我院,听取我院科研、发展、改革等有关工作的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

      改革转制后,钢铁研究总院继续保持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冶金新材料方面的研发优势,仍然承担了大量国家科研开发项目,在行业技术发展方面继续保持绝对优势,技术性收入及产品收入显著增加,总体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2001年以来连续获得工商银行信用等级评定“AAA”资格;2002年以来连续荣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集体一等奖。钢铁研究总院已通过ISO9001(GB/T1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在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同时,我院也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并取得较好成绩:1999年被授予“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五连冠”奖杯;同年被命名为“首都创建文明单位示范点”。2003年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十连冠奖杯”、连续十年被中央国家机关评为“文明单位标兵”、连续十年被北京市评为“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2003我院被评为“全国推行厂务公开先进单位”。正在以实际行动“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钢铁研究总院已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了科技为先导、产业为支柱、人才为根本、创新为灵魂的发展方针,在上级部门领导、关心下,在院党政班子领导下,全院职工正在为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科技研发和产业转化双发展、把钢铁研究总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技企业集团、实现我院10年发展规划所提出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2006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由钢铁研究总院更名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创建于1973年)作为全资子企业并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这是我国冶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机构,2009年5月,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并进行董事会试点。

      2010年钢铁行业将进入兼并重组的关键时期,深化优势重组将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优势重组将直接减少钢铁企业数量,提高产能和区域集中度,有利于国家对钢铁行业发展及时把控和调整,加强对铁矿石谈判的话语权,最终提高整个中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重组企业的个体而言,劣势企业将从优势企业处获得资金、管理、技术等层面更多的支持,有利于公司竞争力的提高,优势企业可以通过重组获得更大的企业规模,实现产能的快速扩张、合理的产业布局和更高的安全边际,同时有利于在重组的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

      产业提高钢铁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在我国钢铁产能和产量高速增长的同时,钢铁行业集中度低的情况却一直难有改观,产能高而不精,相当比重的落后产能亟待淘汰。

      在中国庞大的钢铁产能中,很多中小型钢铁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低,国际上许多淘汰的工艺和装备在这些企业中大量存在,这就必然导致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

      此外,普通建筑钢材生产能力过剩,利润空间较小。2009年,受基建项目拉动,钢材产量主要集中在一些低端的建筑用钢。若按国内钢铁产量5.7亿t计算,这些中小型钢铁企业仍为市场提供了至少2亿t的产量。而且,一些中小钢企的产量仍呈上升态势,未来如何彻底将落后产能淘汰掉仍将是一场攻坚战,这必然涉及到钢铁企业的深化兼并重组整合。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不高还体现在钢企多而不强。和国际主要产钢国家比较,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钢铁生产分散,大型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钢铁比重太小,生产的分散加剧了钢铁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同时,由于缺少超大型的强势钢企与全球钢铁行业现阶段不断深化兼并重组,并不断出现超级钢铁企业的趋势相比,我国钢铁企业的进展显然慢了很多,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不利于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导致在全球资源采购和产品销售中缺乏话语权。国内钢铁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铁矿石资源瓶颈矛盾仍难以解决,中国钢铁行业对进口矿的依赖依旧很强。

      因此加强中国钢企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钢铁“强企”,增强铁矿石为代表的资源议价能力迫在眉睫。

      优势重组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钢铁行业名列其中,在六大产能过剩的重点调控行业中,钢铁业更位居其首。由此可见国家对钢铁行业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其核心即如何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

      关于中国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之路,主要有《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案》、有望近期出台的《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以上四个国家层面的指导性产业政策,以及河北、山东等产钢大省相继出台的区域规划政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优势重组所体现的不是在兼并重组中简单的做个加法,第一视点要以“优势”为先,突出优势企业在重组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改变传统的“拉郎配”式的企业组合,需要找出并购双方的时间、区域、人员、技术等指标的差异优劣,明确组合后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并购战略的选择、目标企业的确定、企业并购后对目标企业的整合都会对企业并购的成败产生较大影响。如,尽管一些公司对外宣布了合并,但实际上具体的生产和运转过程还是各自为战,并没有产生任何协同性和高效率。究其根源,因为在中国钢铁行业重组过程中,特别是牵扯到复杂的地方或关联方利益尤其难解决,使得许多行政指令式的兼并重组事先就流于形式,简单做了个加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构。

      而优势企业主动发起的,有政府扶持的,从企业长远战略角度进行的重组更值得期待。优势钢企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下,结合资源配置、市场互补等综合因素,明确共同的方向,形成统一经营的企业组织,最终体现出并购重组后的优势结果。

      钢铁行业内的优势重组,能够让企业间的资产和相应的生产能力得到补充和调整,使优势企业积聚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向整合后的企业辐射,使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同时单位经营成本也因调整后,原本分散的市场营销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再次优化组合而下降,通过集团内产品生产的合理分工,提高下属子公司的专业化生产水平,扩大专业化产品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钢铁企业而言,还可以提高铁矿石等原材料采购的集中度,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最终达到降低钢铁生产成本的目的。

      2009年6月,在考察钢铁企业时强调,结构调整必须把技术改造、压缩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这三者结合起来,修订中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也将对行业集中度提出更高要求。钢铁行业深化优势重组将成为2010~2015年整个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钢铁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行业的发展本身就是趋向大型化的过程。由于我国对钢铁企业的扶持政策是以规模为目标,这也使很多钢铁业的并购是单纯以追求规模和产能扩张为目的。规模经济和高集中度是行业重要特点。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宝钢吞并宁波钢铁,首钢布局长治钢铁和通钢,我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步伐自2009年以来开始明显加快。特别是随着每个省钢铁振兴规划的出台,兼并重组也似乎成为了每个钢铁企业的必修课,甚至一些钢铁企业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把收购重组多少家钢铁企业作为了是否完成年度任务的硬指标。

      由于我国钢铁工业已有集群庞大,钢材需求也呈多层次多区域分布,因此钢铁工业的分布仍将呈现明显的区域化,但区域内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未来有望形成几大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区域性钢铁集群。而还没有被并购的企业,也都希望不断扩大产能规模,以避免被并购或者淘汰,因为钢铁产业政策中明确指出,要形成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而这些企业才能得到更多来自国家的扶持政策。

      2010年是中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加速年。资源优势组合、规模扩张和提高产业集中度一直是国际大型钢企发展战略的核心思路。合理的优势重组,能够提高钢铁企业规模效益,“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可使我国钢铁行业拥有更好的发展土壤,聚集内力,克己不足,朝阳永续。对于具体企业而言,重组的主导力量将向优势企业倾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优势龙头钢铁集团将走向大而强,被并购重组钢铁企业也会结合自身特点选择融入发展或被淘汰。

      求实、创新、诚信、高效是钢研文化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弘扬,是全体员工共同的道德追求。中国钢研坚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鼓励大胆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和员工讲求诚实守信,注重高效运营、绩效争先,努力创造卓越的业绩。

      2009年5月12日,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变更注册完成。

      2009年3月19日,国资委批复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进行董事会试点。

      2007年1月18日,联合重组后的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

      2006年12月26日,国资委正式批复:“钢铁研究总院更名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并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2006年7月,“钢铁研究总院”被科技部、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授予首批103家创新型企业试点企业。

      2004年10月,“钢铁研究总院”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登记为高新技术企业。

      1999年7月,“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和“冶金工业部自动化研究院”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2000年3月和5月分别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为企业法人,定名为“钢铁研究总院”和“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隶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979年1月,“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院”定名为“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1973年10月,冶金工业部决定由建筑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部分单位和北京冶金仪表厂合并组建“冶金自动化研究所”。

    联系方式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