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耀世娱乐注册
  • 耀世娱乐登录
  • 耀世娱乐招商QQ
  •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 强国担当·国资央企通识课⑦

    作者:admin发表时间:2023-06-29

      7月18日起,国务院国资委干部教育培训中心陆续推出“强国担当·国资央企通识课”系列课程,全面展示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实践经验和丰硕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担当作为。系列课程分为中央企业通识课和地方国资国企通识课两个部分,分别由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负责同志主讲,介绍中央企业及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分享高质量发展实践经验和成效,展现国资国企在国民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今天,小新为您继续分享“强国担当·国资央企通识课”第7期,一起来听中国三峡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电子、国机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中国五矿、中钢集团、中国建材、有研集团、矿冶集团10家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实践故事。

      绿色低碳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三峡集团将清洁能源发展深度融入建设能源强国和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部署,在强保供、促低碳中助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三峡集团全面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与运营。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2009年,除国家批准缓建的升船机外,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通过了175米蓄水前验收,由以建设为主转入以运行为主的阶段,防洪抗旱、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

      近年来,中国三峡集团以长江大保护“五大平台”为抓手,持续巩固拓展共抓格局和治水成效,助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

      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移动已经成为全球网络规模最大、客户数量最多、品牌价值和市值排名位居前列的电信运营企业。

      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中国移动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和创新引领的作用,牵头发起GIT/SCFA等国际产业合作平台,推动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发起设立百亿级的5G产业基金,聚合产业链、筑强创新链、用好资本链,带动供应链,构筑生态链、提升价值链,助力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国际话语权、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国移动聚焦信息服务发展主航道,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企业发展关键任务,全力建设“信息高速”,累计开通基站超560万个,约占全球基站的1/3,光纤宽带覆盖家庭住户数近六亿户,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超115万架,畅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中国电子是民族电子工业的摇篮,1931年,中央红军以缴获的半部电台组建了通信维修厂,从此开启了党领导下的电子工业的伟大征程。

      2020年,中国电子核心主业混改平台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中央企业改革的标志性事件。2021年底,中国电子总部正式迁驻深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子勇担产业链链长和原创技术策源地重任,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基于“PKS”技术底座,中国电子形成了覆盖芯、端、网、云、数、智的系列产品,包括EDA软件、FPGA等自主芯片产品,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等底座产品,中国电子云、数据库等云网数产品,计算机、显示终端等智能终端产品。

      国机集团始终以振兴中国机械工业为己任,聚焦科技研发与服务、先进装备制造、工程承包与供应链三大主业,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制造业自主可控而不懈奋斗,已发展成为中国机械工业领域业务覆盖面广、研发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产业链优势突出的特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

      伴随着我国机械工业蓬勃发展,国机集团创造了机械工业1000多项“中国第一”“首台套”装备,填补了一个个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同时,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国机集团在机械装备进出口贸易和国际工程承包领域创造了多项第一,成为带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排头兵。

      在行业服务方面,国机集团积极参与国家战略研究,为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智力支撑。完成“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战略研究”,梳理了我国工业基础26个领域、1461个“卡脖子”与“短板”技术,形成指导目录,为工业强基提供了重要指引;承担“机械工程科技未来20年发展战略研究”课题,面向2040提出先进制造装备、备选技术清单。

      上世纪80年代,东方电气集团成功研制世界转轮直径最大的葛洲坝水电机组,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应用于山东黄台电厂,被誉为“争气机”,成为我国大功率发电设备制造国产化的奠基之作。随后,在龙羊峡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岭澳核电站、台山核电站等一批国家重大能源项目中,东方电气集团均为关键核心装备提供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方电气集团围绕双碳战略目标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需要,大力发展风光氢储及节能环保产业,创新打造氢能重大装备、大型环保及水处理设备,以及电力电子、储能系统、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等,推动了一批国家重点项目、重点产品落地,引领“低碳”“零碳”产业技术发展。

      今年上半年,东方电气集团完成与宏华集团的战略性重组整合,产业版图上再添油气装备这一重要产业板块,推动了能源装备领域国有资本集中,进一步推动能源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成为央企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的生动实践。

      中国五矿为建设新中国而诞生,是新中国从事金属矿产品、五金制品及建材等进出口贸易的主渠道,伴随改革开放而成长,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在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不断壮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着金属矿业开启了以重组并购为主要特征的战略转型。特别是2015年与中冶集团进行的战略重组,在全球率先打通从资源获取到勘探勘察、设计施工、采矿选矿、冶炼加工、贸易物流的全产业链通道。

      2016年到2021年,世界500强排名中国五矿已从第323位跃升到第65位,经营的业绩也屡创历史新高,全面超额完成了国务院国资委“两利四率”的指标。

      中钢集团的前身是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成立于1993年2月份,由原冶金部下属的四家商贸企业组建而成。在随后的发展中,陆续有冶金行业知名的科研院所和技术领先的生产企业,通过划入或重组的方式进入中钢集团,由此,中钢集团也开启了从传统商贸类企业,向有实业支撑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战略转型。

      中钢集团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抓手,试点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中长期激励、科技创新已成为中钢集团的特色和亮点。现有4家获批“双百”、7家获批“科改示范”企业。

      中钢集团正加快推动优势业务与资本市场对接,着力提升以“六颗珍珠”为代表的产业竞争力,不断壮大了中钢国际工程、中钢天源、中钢洛耐三家上市,同时加快培育中钢邢机、中钢矿院、中钢铬业三个平台,培育发展一批产业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

      中国建材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基础建材制造商、世界领先的新材料开发商和综合服务商,形成了基础建材、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三足鼎立的业务格局。水泥、商混、石膏板、玻璃纤维、风电叶片和水泥玻璃工程等七项业务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超薄电子玻璃、高性能碳纤维、锂电池隔膜、超特高压电瓷等多项新材料业务国内领先。

      中国建材在我国建筑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领域拥有最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3.8万名科技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26家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有效专利1.76万项,55个国家、行业质检中心和行业最权威检验认证机构,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国家标委会,7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工业大奖。

      中国建材积极推动我国建材行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水泥玻璃工程国际市场占有率达65%,在德国、印度、蒙古国及非洲国家进行投资布局,正向世界建材舞台的中央迈进。

      1952年,为响应新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对有色金属资源的迫切需求,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研究机构——有色金属试验所正式成立。

      有色金属试验所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开发64种有色金属元素的分离提取工艺。这是一项填补中国有色金属空白的历史性任务。随着各种金属元素陆续分离提取,老一辈科研人员成功开发了全部64种有色金属元素,从矿物中的分离提取工艺,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生产全部有色金属的国家之一。有研集团正式开启了支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光辉奋斗历程。

      在稀土领域,有研集团长期致力于稀土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沿稀土冶炼分离、高纯稀土金属及化合物到各类稀土功能材料全产业链,开发了大量关键技术;在集成电路用半导体硅单晶领域,有研集团是国内首家拉制出4英寸、6英寸、8英寸、12英寸、18英寸硅单晶的单位,为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国产化做出了持续贡献。

      矿冶集团原名北京矿业研究总院,1956年成立,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技术开发基地和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长期以来,矿冶集团紧紧围绕核心主业,在采矿工艺、选矿工艺、有色金属冶金、工艺矿物学、工业炸药、矿冶装备、矿冶环保、锂电材料、磁性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及相关材料等研究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6800余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300余项。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国家相关战略实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矿冶集团是我国矿冶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组织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70%规模以上的有色金属矿山的选矿流程均由矿冶集团开发,我国85%的有色金属矿石都采用矿冶集团开发的工艺、装备或药剂进行处理。我国绝大多数重有色金属冶金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创新也均由矿冶集团完成,为我国矿冶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系方式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