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耀世娱乐注册
  • 耀世娱乐登录
  • 耀世娱乐招商QQ
  • 5亿!15家机构抢筹西安一公司!“60岁老板也有春天”?

    作者:admin发表时间:2023-08-29

      近日,西安钢研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5亿元B+轮融资,云泽资本、三一重工、斯瑞新材、深创投等15家投资机构一并现身,成为近期罕见的“扎堆入局”。

      自2016年新三板挂牌后,钢研功能当年12月就完成了A轮融资和一次股权融资,第一个动作就是引进美国康耐特公司生产的5吨电渣重熔炉大型设备。6年之后,又于2022年完成上亿元B轮融资和1.2亿元定向增发。

      首先是企业内部,钢研功能旗下员工持股平台西安博研起航此次进行了增资,涉及合伙人共38人,还出现了一名个人投资者。其次在本地资本中,有代表引导意志的西安财金,有“为国铸剑”的西工大空天院,有“产业新势力”斯瑞新材(688102),后者大概率是出于产业协同,毕竟同属新材料阵营。

      但更引人注意的是外地资本。例如累计投资过百亿的深创投,仅有5起对外投资的香港越秀集团,还有深耕制造业的三一重工,这种对西安硬科技的偏好,一定意义上呼应了西安创投2022年爆增102%的火热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老股东”云泽资本再次加注了。云泽资本向金融棒棒糖介绍,其主要投资方向为半导体、军工、新材料、新能源,近50家投资案例中已有11家上市,已过会及处于IPO排队、辅导阶超过15家,在陕知名案例为炬光科技(688167)。

      从预期上看,我们曾在中发现,国家级专精特新的钢研功能于2022年4月18日成为新三板创新层挂牌企业,具备转板条件,2023年初,钢研功能作为后备企业参加了“北交所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座谈会”。

      1993年成立的钢研功能,主要研发生产精密合金、军工不锈钢、高温合金、热双合金,年生产规模1000吨,业务覆盖从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国防领域延伸至化工、石油、医疗器械等民用领域,产品订单需求正在逐年上涨。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2 年度公司总资产4.5亿元较上期增长115.92%;营业收入3.15亿元较上期增长78.92%;净利润3,505.49万元较上期增长90.18%;从最新发布的2023一季报来看,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0.20%,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35.97%。

      从业务范围来看,精密合金、高温合金、军工不锈钢等产品占营收比重较大,主要客户为军工、科研院所等,除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大企业合作,产品还远销欧洲、美洲、东南亚、中东等地。目前拥有的专利数共28个,2021年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8.16%。

      金融棒棒糖特别注意到,钢研功能近年来的营收增长,主要由军工单位销售订单增加,进口替代效应正在强烈刺激公司加大产能。一项来自于工信部的指标非常有用:国内32%的关键材料仍为空白,52%依旧依赖进口。

      这其中,航空材料就是被“打压”的一环。目前,我国高温合金总产能约为1.26万吨,实际产量约0.8-0.9吨,根据测算,国内高温合金需求约为3.93万吨,年市场缺口2万余吨,特别是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应用主要依赖于进口,进口替代需求紧迫。

      2022年,该公司精密合金产品营收2.8亿,同比增长111.42%。在2023年一季报中,钢研功能表示:近期营收增长的原因在于军工新材料进口替代的市场规模扩张和军工武器装备升级。为应对增量订单,4月中旬,钢研功能再祭出“大项目”,拟投资6.98亿元,生产高精度精密合金箔材。该项目的建设规模为5000吨/年,其中带材2800吨,箔材500吨,棒材1700吨。

      长远来看,金属新材料市场远没有饱和,预计在未来5-20年需求仍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这才是众多机构扎堆入局的关键,大家面对确定性机会都充满了兴趣。

      2015年以前,钢研功能所处的精密合金行业整体处于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导致竞争日益加剧。此后随着中国舰船、航天、电子、石油等重点领域产生了对高性能功能材料旺盛需求,这一行业才获新生。

      1993年发展至今,钢研功能一直没有分散主业,没有切入地产矿产,其创始人、李博先生曾反复表示:精密合金产品的研发难度大、工艺开发周期长,导致专注于该领域的企业较少,但(钢研功能自己要)始终坚持探索精神。

      李博(1962年),1980年考上中南大学金属材料专业,后获清华大学MBA学位;1984年至1993年就职于陕西省钢铁研究所,工作10年间主持参与过多个镍基合金有关的国家级、部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1993年下海创立钢研功能。可以说,从求学到创业,一直是一个“技术派匠人”。

      很多人说,“老派企业家”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例如一位74岁的美国程序员在编57年,至今仍未退休;一生热爱技术的James,66岁还在埋首敲击代码,多次辗转IBM、甲骨文、谷歌等知名大企,最终成为公认的“JAVA之父”。

      但事实上老派并不止于年龄,“技术派的年轻人”也在西安普遍出现,并似乎都对时间充满了确信。

      例如炬光科技的刘兴胜(1973年),从陕北农村一路考进北大、求学美国,2007年回国创业在光学领域一干也有20多年。年纪比刘兴胜稍长的斯瑞新材(1968年)王文斌,在新材料领域内也忙活了30多年。

      这就导致我们提出“技术派企业家精神”,他们出生于“短缺经济”,成长于“过剩经济”,国际环境从“中国人买什么什么就贵”变成了“给你图纸也生产不出来”,国内环境从“什么都卖得掉”变成了“什么都有人卖”。似乎听起来是一个躺平的最佳时代,但西安财金董事长任纪刚前不久的一番话似乎对“技术派企业家精神”作出了最佳注解(西安财金亦为本轮钢研功用投资方):

      我也偶然能听到大家说:今天这个时代太难了,不像80年代遍地是机会。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改革开放40年的积累,或许就是为今天这个黄金时代所做的准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自我们进入近现代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可以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年科技创新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现状,导致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一些关键环节存在“受制于人”的现象。因为彼时全球化的节奏还没有被打乱,“买来主义”还可以延续我们的“后发优势”,全球化的红利仍在照耀中国。但事实是,经历过80年代的我们清楚地记得:彼时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趋势明显,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开始启动,凭借劳动力和资源优势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背后却是我们付出的巨大的人力成本和资源消耗。虽然我们在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客观地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创新驱动优势处于逐渐汇聚和厚积薄发的发展阶段。

      因此,让我们重新看看当下这个时代。从外部看,欧美实施的科技封锁严重违逆时代潮流,从内部看,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告别传统的增长模式。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全产业链优势的中国人,开始对“科技”发起了总攻!我们终于走到了“兑现”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性阶段!

      在金融棒棒糖看来,“终于”一词用得非常传神,中国似乎也将迎来自己的“沸腾50年”,而“扛鼎者”中必有西安“技术派企业家”一席之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然会同步培育出“技术派企业家精神”,这一点对西安创业者来说,或许是最有启发的一项。

    联系方式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