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耀世娱乐注册
  • 耀世娱乐登录
  • 耀世娱乐招商QQ
  • 建筑央企之——中国中冶

    作者:admin发表时间:2023-06-04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冶集团)是中国特大型企业集团,是新中国最早一支钢铁工业建设力量,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和主力军。

      从1948年投身“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的建设,到建设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是构筑新中国“钢筋铁骨”的奠基者。

      2008年12月,中冶集团发起设立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冶)。

      经过多次重组、合并之后,虽然现在是以中国五矿作为母公司,但中冶的牌子人们短时间还是没有忘记。官网上面没有找到组织结构图,但是在官微上找到了子企业名单,目前中冶旗下共51家子企业,挑一些写吧。

      中冶集团子企业名单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中冶设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二十二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中冶集团铜锌有限公司 中冶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冶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海外工程有限公司 中冶内蒙古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中冶华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中冶(贵州)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中冶南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中冶中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中冶医院 中冶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中冶附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中冶综合管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冶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中冶中东分公司 中国中冶非洲分公司 中国中冶东南亚分公司 中国中冶南亚分公司 中冶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中冶上海钢结构暨装配式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冶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中冶建信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中冶金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瑞木镍钴管理(中冶)有限公司 中冶西澳矿业有限公司/中冶澳大利亚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集团武汉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展历程: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工程施工总承包、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为一身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企业。公司原名称为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成立于1954年。2005年12月,由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海鑫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工程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12月17日,因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所持一冶全部股权变更为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SH601618,HK1618)持有。2010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改为现名称。

      发展历程: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6年,是国家为建设包钢而专门成立的,2006年从包钢回归中冶集团。

      发展历程: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48年11月的鞍钢基本建设系统,原名为冶金部鞍山冶金建设公司,1964年11月16日更名为冶金部第三冶金建设公司,1993年1月29日冠名为中国第三冶金建设公司,2009年12月17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更名为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并以中国三冶集 团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中国三冶集团。

      总部所在: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48年。(我个人对成都五冶的印象还不错,大学室友在里面做了五年了,去年在成都买房了。上海五冶的话,从道听途说来的信息判断,嗯……)

      总部所在:始建于1948年,2006年采取分立式改制模式自山西太原迁入天津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2015年5月,中冶天工下属上海冶转属中国二十冶,二十冶下属天津二十冶专属中冶天工天津有限公司。

      总部所在:成立于1957年,前身为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中国十七冶建设有限公司——1994年12月加入中冶集团。

      发展历程:中国第十八冶金建设公司——2006年分立改制中冶建工有限公司——2011年4月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展历程:1966年,攀西裂谷孕育了一支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的冶建工程队伍,为波澜壮阔的“大三线”建设贡献了青春与智慧,把“西部铁军”的英名深深烙印在“象牙微雕”钢城——攀枝花的历史篇章里,当时是冶金工业部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

      1973年1.4万人多人划归攀枝花冶金矿山公司,1981年4000余人划归武钢,1.34万人成立十九冶上海分公司(1986年改组为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1992年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1998年划归中冶集团。

      发展历程: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73年6月1日,前身是冶金部第二冶金建设公司河北工程指挥部、二冶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天津市冶金建设公司、冶金部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中国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发展历程: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为原冶金工业部直属企业,于1978年2月在唐山正式组建,其前身为冶金工业部第二冶金建设公司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

      1993年1月经冶金工业部批准,更名为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随着国家机关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1998年中国二十二冶成为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成员单位。

      2006年11月下旬,根据中冶集团总体部署实施主业改制,以分立的方式成立了中冶京唐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作为存续公司继续保留;2007年5月按照集团安排,存续公司改制为法人独资一人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2010年1月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中冶京唐建设有限公司,更名成立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发展历程: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江湖传言目前是中冶集团里面最好的施工单位。)

      至于其他的号码公司,可以说历史沿革还在,有些番号已经磨灭在历史潮流当中了,有些还保留着番号但是不再属于中冶了。

      可以说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吧,国家的冶金事业发展对资源有一定的依赖性,资源没那么多了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公司来做了,所以重组、转属等都是基本操作,就连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这两个千亿级别的巨头也是说重组就重组了,所以还是要看看大势的。

      发展历程: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简称“中国恩菲”)成立于1953年,是建国后为恢复和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而设立的第一家专业设计机构,现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五矿、中冶集团子企业,拥有有色行业唯一的全行业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

      1949年,鞍钢计划处设计室成立,新中国钢铁设计的摇篮由此诞生,后相继改为鞍钢黑色冶金设计公司、重工业部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冶金工业部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重庆院老一辈设计者汇聚于此,参加了鞍钢“三大工程”等恢复建设工程。

      1958年迁渝,冶金工业部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成建制迁渝,更名为冶金工业部重庆黑色冶金设计院,重庆院正式成立。

      1984年由事业单位转制成为企业化管理单位,2001年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同年首开设计院总承包大型冶金建设项目先河。

      1992年,重庆院以划归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管理的方式加入宝钢集团,成为宝钢集团紧密层单位,更名为宝钢集团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

      1992年成立国外工程部,开启海外发展征程。2005年中标当时中国最大的成套冶金设备技术输出项目——巴西GA公司1750立方米高炉设备成套项目;2015年中标承建世界最大新建高炉——印度塔塔KPO钢厂2号高炉;2014、2017年赛迪英国、赛迪美国相继成立,打造逐鹿欧美钢铁市场桥头堡。

      2003年,重庆院以其核心业务进行整体改制,发起设立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冶金勘察设计企业中率先完成国有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公司改制,由国有大型设计院向工程技术公司转型。

      2011年,重庆院更名为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开启了集团化管控、多元化经营、专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发展历程:1962年马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冶金工业部马鞍山钢铁设计院——马鞍山钢铁公司设计院——冶金工业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中冶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BERIS)前身为中冶集团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其最早可以追溯到1945年成立的鞍钢设计处。1957年从冶金工业部北京黑色冶金设计总院抽调455名骨干员工成建制组建的“冶金工业部北京黑色冶金设计总院包头分院”,同年改名为“冶金工业部包头黑色冶金设计院”,1978年更名为“冶金工业部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1998年2月20日,国家机构改革,冶金工业部撤消,“冶金工业部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划归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管理,成为其子公司,1999年更名为“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简称中冶包院。

      2004年12月21日,中冶包院实施主辅分离,由国家事业单位改制为现代化企业,在青岛注册成立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包院的优良资产、核心技术全部进入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后勤、离退、资产及相关辅业以存续公司的形式保留中冶包院(后于2016年并入中冶华天)。

      2010年10月11日,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首批150人从包头迁往青岛;2012年5月,第二批600余人迁往青岛。至此,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主业板块核心团队共计800余人开始在青岛中冶东方大厦办公,中冶东方地域优化战略全面完成。

      2016年6月30日,按照中冶集团的战略部署,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宝冶实施战略重组,在集团内部率先打通了冶金建设领域从设计、供货到施工的全产业链支撑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冶金建设国家队”。

      中冶这边呢,说实话,单论建筑的话确实没有中建那么大的体量,而且很多做的都是钢铁厂、水泥厂等冶金建筑,这个也跟历史发展有关吧,早期国家工业基础薄弱,要大力发展冶金产业,后来经济腾飞了,就推行城镇化,以后会慢慢往高端制造业、高精尖科技产业、服务业、金融也发展,扯得高端一点叫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是现在建筑业也还是有发展的,装配式、BIM、机器人、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啥的,反正是越来越高端吧,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另外,由于业务缩水,中冶这边也一直在谋求转型,转向综合型企业,但是这种千亿级别的巨轮,要调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慢慢来吧。

    联系方式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